久在《黄河》杂志编辑诗文,特别是在《黄河》开设“唐风新韵”栏目,以发表优秀古体诗词作品为主以来,对古体诗词又多了一些接触和学习。编校之余,更感现代人作古体诗词之难。能够达到形式内容的统一与协调,达到诗词创作上突破与创新的诗作并不是很多。近来读到石云任建国先生的诗文书法集,心眼为之一亮。
一直认为,现代人写古体诗词,展现出来的可以说就是一种“旧瓶装新酒”,或者说是“新人穿古装”的情境。并不是说这样做不可以或不好,而是说诗人必须意识到这种特殊情境下进行诗词创作的内在要求。就是说,这“新酒”要清新甘冽、醇厚绵长,才能配得上“旧瓶”所蕴含的久远的文化意蕴。“新人”穿上“古装”,不仅要展示出现代人的精气神,也要让“古装”焕发出古人的风骨与精神。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,没有多年的对古典文化的学习与揣摩,没有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识,是很难达到的。
石云先生以知天命之年,终于悟到“此生情怀在诗文”。将历年来的性情之作结集出版,既是对自己的一次阶段性回顾,也为我们展示出了他超凡脱俗、俊逸高朗的文学品位与文化气度。著名古典文学大家冯其庸曾对石云的诗作评价道:“意在晋唐之间。”诚哉斯言!不仅点出了石云诗作的主要特色,也指出了石云高朗疏淡的诗心。
晋代诗歌在继承汉、魏古诗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了五言诗形式上的完美,诗中的写景更趋细腻,景与情的结合更加水乳交融,体现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日趋成熟。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来看,晋唐之间,正是从五言诗到七言诗发展最为兴盛、成就也最为辉煌的时代。《石云诗草》所收录的诗作,基本上是五言诗与七言绝句,而五言诗几近大半。无论是从这些诗作的形式、内容以及意境上看,石云诗歌承学于魏晋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。特别是魏晋时期的“竹林七贤”,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陶渊明,其平淡自然、隐逸高远的田园诗风显然对石云起到了最深刻的影响。“独居深山坳,身形似木桩。肩头着扁担,履下带泥香。澄湛无城府,曲弯有耿肠。云山抬眼望,道气漫苍茫。”(《山居》)身在红尘而向往田园,石云诗歌表达出了现代人的隐士情怀。“澄湛无城府,曲弯有耿肠。”是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,这种自知与自识,体现了诗人自觉而自醒的文化品格。“云山抬眼望,道气漫苍茫。”诗歌的境界为之阔朗而高逸,胸中丘壑付之于山川,真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!
石云的诗歌不仅注重诗歌语言上的简约、音韵上的铿锵,更善于意境的营造与情怀的表达,常常“聊写胸中逸气”,每每佳句佳篇迭出。诸如“兴来吟古句,月满去耕山”的旷达;“山翁石室坐,煮酒赏云烟”的风度;“开窗观大海,椽笔写儒经”的心相;“敢有凌云志,长空万里白”的高远;“将心托大雁,任意去来留”的疏旷;“放耳听天籁,随风沐老容”的闲适。。。。。。五言如此,七言亦如此。“雪霁凭栏山野阔,虬枝满眼待春苏”的希冀;“孤舟独坐长吟客,别有胸怀寄大江”的宏阔;“莫问人间烦恼事,只知对岸绿竹空”的禅悟;“华章胸底长天剑,印照澄明日月潭”的情怀。。。。。。这种意承高古而又抒发本真性情的诗歌创作,呈现出石云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现代人要想写好古体诗歌很难,能够达到石云这种境界殊为不易。不过,如果我们再读罢石云著作的《周鼎唐香清韵袅》这部评论文集后,就会找到石云诗歌创作以及他文化情怀的根源。在这部古典诗文赏析的文集中,石云从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,到唐宋诗词,乃至明清诗文大家,他所赏析评论的,都是历代诗文的名家名篇;其感悟独到,观点清新,充分体现了石云在古典诗文上的浸淫之深。
值得一提的是,石云的书法艺术亦堪可赏鉴。他的书法雄健朴茂、神清气朗,有魏碑意象、章草流韵,颇得真卿风骨、东坡气度。“胸藏万卷诗书气,方可挥毫学右军。”正如石云《论书》诗所论,石云的书法亦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书道常由学养润,也正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沉湎与摩学,成就了石云古意充盈、旷达清远的诗意情怀;沉雄朴健、文气沛然的书法风貌;质朴率真、儒雅练达的文化气度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