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石云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诗有禅意是高标

2014-03-18 15:47:20 来源:《山西日报》作者:韩石山
A-A+

   山西少水而多山,石云先生笔下多写山之诗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
  有朋友送我两册石云任建国先生的著作,一为诗集《石云诗草》,一为书法集《石云诗书》,冬日应酬少,闲来无事,翻看把玩,真还看出些意趣。需要说明的是,《云石诗草》是个旧体诗集,《石云诗书》是书法集,所书仍为他本人的旧体诗。

  平日有人让我谈旧体诗,总是推诿说,不懂音韵平仄,说什么都是瞎蒙,还是不谈为好。实则,在诸多的文学门类里,从小到大,真正喜欢的,恰是这个旧体诗。不懂音韵平仄,会妨碍写诗,于欣赏来说,反倒少了些羁绊。一切全凭直觉,直抵诗之灵府。如此情形的,想来不止我一个。

  石云先生这册诗集的版式,先让人喜欢。跟书打了半辈子交道,我是个对版本有特殊嗜好的人。比如看旧体诗,最喜欢的还是线装本,不能,退而求其次,也愿意是那种版式讲究的本子。《石云诗草》在版式上,是用了心的。开本大,竖排,双线边框,边上有鱼尾,拿在手里,有种线装书的感觉。仅此一点,就可以看出,作者是个追求风雅的人。

  更为风雅的,是书中的诗作。

  收诗百余首,多为五言绝句、七言绝句。有人看了,或许觉得不过瘾,以为这么大的版面,孤零零的放上四句诗,未免太奢侈了。这是不懂行的说法。诗就要像个诗的样子。旧体诗,更要有旧体诗的排场。这样的诗,是让你吟咏的,体味的,不是让你看了马上就长知识去淘宝网上买东西的。要想有这方面的收获,看什么都比看旧体诗强。

  石云先生的诗作,以我猜测,走的是王摩诘的路子,徜徉于山水之间,寻觅于造化之外,追求的是字句的平实,意境的高远。说是诗中有禅意,当不为过誉。

  这要从两方面看,一是取材,二是作法。

  全书收诗百余首,是个大概的说法,细数是126首,看看题名,不难想见取题的特色。仅以目录第一页里15个诗题而论,带“山”字的,就有《山事》《山居》《山中早行》《山中闲趣》《山中欲雨》《早春山行》。若不是早就知道作者乃一有相当职务的公务员,还以为真是个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山野农夫呢。像他这样年龄的干部,多数家在乡村,城里上班的余暇,比如逢上节假日,多半会回去看望父母。写写乡下的山野景色,原本是情理中事。石云先生的特异之处在于,就是去了外地,念兹在兹,着意的仍是当地的山水。比如去了省内的阳泉,写市郊翠枫山的有两首,去了杭州,写西溪的有两首,假日带了夫人孩子去汾河公园,咏汾河湿地的就有三首。更为奇妙的是,看了名家的山水画,也要吟咏一番。可以说,在诗的人眼里,纵目所极,无不是可以吟咏的山水,画中的山水,也要当作真山真水去吟咏。

  山西少水而多山,石云先生笔下多写山之诗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
  这让我想起了明初曾奉诏修订《元史》的贝琼先生,此老亦一酷爱山水的诗人,有言:“论天下之至乐,不在珠玉之玩,狗马之适,而恒得于一山一水之间。”山水两相依违,更是爱山,自以为有“山癖”,曾言:“老夫一月不见山,山癖无医殊未瘳。”(贝琼《醒心轩记》)

  再看作法。

  这事儿不能不说,又不能详说。不说,见不出石云先生的功力所在,详了非这么一篇小文所能胜任。只能简略地说说。这就要说到我的一个固执的看法。旧体诗里,最见功夫的,是七言绝句。几乎可以说,会写七绝的,才可说会写旧体诗。七绝扩展连缀,差不多就是律诗。成了八句,难度增加,容易度也增加,凑句就是律诗常见的现象。严谨如鲁迅,那首有名的七律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就是用凑句法写成的。诗下的附注说“达夫赏饭,闲人打油,偷得半联,添成一律”可证此言非诬。律诗能凑句,绝句也不是不能,毕竟只有四句,没有高妙的意境,警醒的句子,靠凑句是很难成功的。这也是历来诗家,多在七绝上下功夫的道理,也是七绝多名篇多名句的道理。

  既是这样,五言不也一样吗。不一样,五言的字数太少了,只有天分极高的人玩得了,还是不要难为平常人。

  再进一步,七绝里,最见功夫的,是第三句。前面两句,不管是铺排情景,还是叙说事理,到了第三句,一定要有个“使转”。名为使转,实则有时是一种递进,有时是一种逆袭,总之是,词语未见得多么奇突,意境却要急转而高昂才够味儿。王国维说,无论诗文,都要讲究意境,有意境则自有高格,自有名句。这高格与名句的体现,恰在这第三句的使转上。转得好,转得妙,高格自现,名句自来。不会使转,不管如何的会推敲,如何的心急如火,揪断了胡须也是枉然。古诗可举杜牧的《南陵道中》:

  南陵水面漫悠悠,风紧云轻欲变秋。

  正是客心孤迥处,谁家红袖凭江楼?

  石云先生的诗,且举《小园即景》:

  半亩蔬园蒿草生,只缘秋雨转难晴。

  浑家怪我生来懒,却喜飞禽绿下鸣。

  园生蒿草,秋雨难晴,关丈夫何事?而妻子徒然指责,便是一转,你以为这丈夫定然要解释了。错了,不必解释,抬眼看去,只见绿荫之下,有飞禽啼鸣,夫妻二人相顾一笑,至少丈夫这边是挨训也心甘了。这就是意境,有了意境,也便有了佳句。再举一例,名为《小池寻诗》:

  霏雨斜风拂小池,鹭鸶点水振白丝。

  痴翁石上踌躇满,散捡闲情数首诗。

  这里的转,不是那么明确,细细体味,仍是一种转,不过是有一种递进在里面。

  前面说过,石云先生的诗,走的是王摩诘的路子,追求的是山林间的情趣与禅意,合而论之,则是一种禅趣。且看这首五绝《微雨》:

  松雨润青苔,天池岚雾开。

  石屋尘世外,雀鸟跃然来。

  最像王摩诘的,还要数这首《闲情》

  溪喧孤梦醒,飞鸟囀窗栊。

  朗日青山外,闲情绿树中。

  乘舟寻古庙,下涧看村童。

  烟水朦胧处,风竹浣女红。

  末后还想说句题外话,山西地方苦焦,生存不易,文人雅士,作诗为文,多慷慨激越之词。不能说有什么不对,总觉得欠缺点什么。很久以来,我就有这个感觉,却说不了个清爽利索。今天谈石云先生的诗,心里一下子亮堂了。是不是可以这么说,长久以来,我们的文化人欠缺的,正是这样一种风雅的习气。不是说要以石云先生为师,为榜样,不是的,我不会这么蠢,只是说,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。

韩石山 二零一四年元月三日于潺湲室

《山西日报》2014年1月22日 书房 C3版——《追求风雅的人》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石云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