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介二先生联袂,四美齐观:一诗一书一画一赏析,即文人山水画一幅,石云先生读画诗一首,石云先生书法一幅,介子平先生赏析文一篇,总题为《江山行吟》。此系列在2017年曾在《山西老家》刊发三十一篇,今二位先生再度联手再推出二十九篇。
霍松林先生评价石先生曰:“其诗文情交融、雅静真淳,其书遒润平和,意趣洒脱。”介先生赏析语妙天下、笔健意浓、解读深入。二者结合有古意亦有今趣,书卷气、文人气弥漫字里行间,请诸君浸淫其中。
朱砂当墨画红竹
梦读东坡《红竹图》
红竹墨花三翅鸟
卷云木石意疏疏
真真假假无关事
梦影苔痕一笔涂
为物,其性不同众木,不因寒暑而荣谢,不以四时而变化,风雨无惧,飒飒幽幽,劲不输于青松,曲可比于细柳,故寓君子于竹。苏轼论文同竹:“与可之文,其德之糟粕;与可之诗,其文之毫末。诗不能尽,溢而为书,变而为画,皆诗之余。其诗与文,好者益寡。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?悲夫!”以草木慰藉心灵者,皆可交之人。当然,在推广文同墨竹同时,无意间也传播了自己的思想。
竹者,不卉不蔓,非草非木,平生自负凌云志,不在千花万树中。竹之体,瘦孤高,茎有节,节有枝,枝有节,节有叶。枝枝傲雪,节节千霄,有似君子豪气凌云,不为俗屈。瘦劲孤高,是其神也,豪迈凌云,是其生也。形神毕肖,托物寓意,历经寒暑,四时不凋,心虚柢固,指日干霄,虽无色彩斑斓,花枝招展之秀色可餐,但有虚心高洁,傲然挺立之高格。雨洗娟娟净,风吹细细香。苏轼《墨君堂记》中赞竹曰:“风雪凌厉,以观其操;崖石荦确,以致其节。得志,遂茂而不骄;不得志,瘁瘠而不辱。群居不倚,独立不惧。”所言极是。
竹之于文人画,有着异乎寻常的寓意。竹有拂云擎日之志,高风亮节之品,虚心高节之德,凌霜傲雪之质,吟风弄影之姿,未出土时已有节,及凌云处尚虚心。故钟情于竹者,多向往冰清玉洁、纤尘不染之操守,虚心淡泊、傲然挺立之清高。文同咏竹,一字至十字成诗:“竹,竹。森寒,洁绿。湘江滨,渭水曲。帷幔翠戟,戈矛苍玉。心虚异众草,节劲逾凡木。化龙杖入仙陂,呼凤律鸣神谷。月娥巾帔净丹丹,风女笙竽清簌簌。林间饮酒瘦影摇樽,石上围棋轻阴覆局。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,陶先生归来但存松菊。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,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。”所咏皆竹之品格,也君子之追求。
四君子中,竹占其一,但画家却多不敢妄为之。缘何,囿于功力不足,修养不济。郑板桥云:“东坡鲁直作书非竹书也,而吾之画竹往往学之,黄书飘洒而瘦,吾竹中瘦叶学之,东坡书短而肥,吾竹中肥叶学之,此吾画之取法于书也。黄体瘦笔,苏体肥锋,隶书之撇捺,竹干亦具圆润之篆意。”元僧觉隐云:“吾尝以喜气写兰,以怒气写竹。文衡山以风意写兰,以雨意写竹。”竹之画,谓之写,喜写兰,怒写竹,笔笔中锋,力透纸背,非笔力扛鼎、铁画银钩者不能为。劲健挺脱,体貌疏朗,疾风有致,枝叶关情,望之有动影,闻之似有声。画竹者,貌多气势奔放,干净利索,墨气深厚,笔锋简捷,饱墨茎枝,淡墨远竹,焦墨前叶,余墨山石。不施粉黛,却有颜色,不事雕琢,而能工稳。
苏轼任杭州通判时,一次小酌之后,画兴勃发。当时案上无墨,惟有朱砂,遂以朱砂当墨画起来。客问:“世间只有绿竹,哪来朱竹?”东坡笑答:“世间无墨竹,既可以用墨画,何尝不可以用朱画。”自此,文人间开始流行画红竹,而苏东坡也被尊为“朱竹鼻祖”。
先竹干,快慢生节奏,再细枝,沉着成韵致,又叶片,灵气顿显见。疏密穿插,层层叠加,错落交集,浑然一统,谨严逸放之替,形神兼备,主次内外之间,条理分明。其精微大义,绰约婉妙,皆在意在笔先、趣在法外的高超,皆在深思熟虑的构思与老练纯青笔墨的结合,即所谓的胸有成竹也。郑板桥将之归纳为“眼中之竹、胸中之竹、手中之竹”的三重境地。
淡烟古墨纵横,写出此君半面。画竹,又以风竹见长。叶扫东南日,枝捎西北云,直杆凌云,风声轻吟,竹影颤颤有动姿;尤爱此君好,搔搔缘拂天,清风徐徐,竹韵袅袅,虚无缥缈似梵音。除却郑板桥的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,还有许浑的《秋日白沙馆对竹》:“萧萧凌雪霜,浓翠异三湘。疏影月移壁,寒声风满堂。”司空曙的《竹里径》:“幽径行迹稀,清阴苔色古。萧萧风欲来,乍似蓬山雨。”班固《竹扇赋》也说:“青青之竹形兆直,妙华长竿纷实翼。杳筿丛生于水泽,疾风时纷纷萧飒。”以萧萧喻风竹,便有了心声:待月阁里,浊酒饮尽,明月等残,何以解忧?风惊晓叶如闻雨,月过春枝似带烟,摇碎心曲,又叩西窗。苏轼咏竹:“卧听谡谡碎龙鳞,俯看苍苍玉立身。”苏辙咏竹:“无风箨自飘,策策鸣荒径。”虽无萧萧,却有此意。其势挺拔,数竿苍翠,风姿绰约,婵娟寒姿,此为“玉立身”。竹者,虽说宜烟,宜雨,宜风,却不宜表现之。露涤铅粉节,风摇青玉枝,散乱风影中的竹,有其态,难有其质,有其质,难有其姿。故画竹难,画风竹尤难,徐渭就说过:“竹劲由来缺祥同,画家虽巧也难工。”乱叶能劲,柔枝受吹,满林黄鸟,逆风而行,与竹同嬉共舞。此风竹之大貌也。
汪之元《天下有山堂画艺》总结墨竹之六法六病:“书家有八体,山水家有六法,习墨竹者岂无其体法耶?然古人实未之有也,俾学者何所持循?余因拟之,其法亦有六:一曰胸有成竹;二曰骨力行棰;三曰立品医俗;四曰气韵圆浑;五曰心意跋刺;六曰疏爽淋漓。又有六病:一曰笔力柔媚;二曰神情散漫;三曰源流不清;四曰体格粗俗,五曰未成自炫;六曰心手相戾。”画竹不见竹,见的是画家胸中的逸气。《芥子园画传·竹谱》论墨竹云:“画叶须墨饱,一笔过去不宜凝滞”,又云“实按而虚起,一抹便过”。墨竹如此,红竹亦然,皆不易也。画竹须先得成竹于胸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逐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稍纵则逝矣。其为胸中之竹,眼中之竹,手中之竹,故郑燮《板桥题画》云:“江馆清秋,晨起看竹,烟光、日影、露气,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。胸中勃勃,遂有画意。其实胸中之竹,并不是眼中之竹也。因而磨墨、展纸、落笔,倏作变相,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。总之,意在笔先者,定则也;趣在法外者,化机也。独画云乎哉!”文与可画竹,胸有成竹,郑板桥画竹,胸无成竹。浓淡疏密,短长肥瘦,随手写去,自尔成局,其神理俱足也。藐兹后学,何敢妄拟前贤,然有成竹无成竹,其实只是一个道理。
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,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居者,身居?心居?心居矣。杜甫曰“嗜酒爱风竹,卜居必林泉”,此居即心居。画竹者,贵在写精神:生挺凌云节,飘摇仍自持;我自不开花,免撩蜂与蝶;无人赏高节,徒自抱贞心;依依似君子,无地不相宜。
苏轼只有两幅画作流传下来,一幅为《枯木怪石图》,一幅为《潇湘竹石图》。红竹系列皆已轶,落下千古遗憾。
介子平简介
介子平 : 1964年生人,当代作家。出版有《青灯》《烟霏云敛》《少年文章》《消失的民艺》《褪色的记忆》《雕刻王家大院》《大韵书法》《风华丹青》《民国文事》《民国情事》《民国旧事》《苦酒微甘》《此间少年》《田园将芜》《画说山西古代壁画》《我是编辑》《晋九》等文集
石云简介
石云,原名任建国,别署易简、枣庐,1964年生,山西太原人。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,硕士生导师,客座教授。先后师从董锦璋、梁归智、李元茂、金林观诸先生。著有《周鼎唐香清韵袅--古典文学赏会》《石云诗草》《石云诗书》《石云诗书合集》《江山行吟诗卷》等。其诗文散见于巜诗刊》《中华辞赋》《中华诗词》《草堂》《扬子江》《黄河》《诗潮》等刊。冯其庸评价曰“读石云先生诗,在晋唐之间。有古意而无今人俗笔,是为难得。夫诗者性灵之外宣也。身处俗世而出尘不染,举世几人能到?今予得此古音,实称大喜,真空谷之也。”有“月满耕山”“春风无限意,一夜到君旁”“一丸凉月照空山”等诗句名世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