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介二先生联袂,四美齐现:一诗一书一画一赏析,即文人山水画一幅,石云先生读画诗一首,石云先生书法一幅,介子平先生赏析文一篇,总题为《江山行吟》。此系列在2017年曾在《老家山西》刊发三十一篇,今二位先生再度联手再推出二十九篇。
霍松林先生评价石先生曰:“其诗文情交融、雅静真淳,其书遒润平和、意趣洒脱。”介先生赏析语妙天下、笔健意浓、解读深入。二者结合有古意亦有今趣,书卷气、文人气弥漫字里行间,请诸君浸淫其中。
雪景山水的高峰之作
读范宽《雪山萧寺图》
老秋寒树藏萧寺
溪出深虚有水音
谁抹云烟山际漫
红尘往事了无痕
绘画史上,宋代雪景山水堪称高峰,恽格在《题石谷雪图》中曰:“雪图自摩诘以后,惟称营丘、华原、河阳、道宁。”这些画家皆以不同方式,展现着各自内心的雪景寒林,既是一种景观,又是一份心情。如果说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为“宋画第一”,《雪山萧寺图》或可视为雪景山水的高峰之作。刘道醇《宋朝名画评》称其“好画冒雪出云之势,尤有气骨”,启功《论画绝句》赞之“华原雪景特雄奇,笔底全将造化窥”,皆不为过。
范宽名中正,字中立,由于性情温和,时人称之“范宽”,陕西华原人,故又被称作范华原。
《雪山萧寺图》绢本设色。采用碑式构图,上下一笼统,米芾曾以“远山多正面”概括其绘画特点。图中的远山设计,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,山峦堆叠,折落有势,山体白色,天空阴云,且将天地之位几乎隐去,极富张力。山岩缺口处,深山藏古寺,此即所言萧寺。寺顶因积雪覆盖而不作勾勒,飞檐斗角则刻画得工整精细。萧寺在雪峰寒林间显得微乎其微,萧索冷寂之感油然而生。萧寺下方为幽谷,同样密林丛生,树木渐远渐密,由具象树形,演变为抽象墨点。与萧寺同一水平线位置,隐现着一处关楼,与之隔山相望。山脚下,几株杂树山长于石间,树叶尽凋,愈显挺秀,枝干纹理,清晰可辨。因白雪覆盖,山石皴笔不多,以凝练概括手法处之,仅以淡墨敷染,以现凹凸。如此精细刻画,旨在视觉上形成刚柔兼具的互补平衡,繁简交错,疏密有致。视线向右平移,可见山间引出一条溪流,水声幽咽,不离耳畔。山路上二僧一前一后,结伴而行。一僧右手挑担,左手持杖,侧首向后方望去,似与同伴交谈,一僧手持一杖,顶风逆行状。积雪之下,“红尘往事了无痕”。
范宽的《雪景寒林图》,描绘的同样是雪景。画面气势磅礴,境界深远,动人心魄。同样采用全景似构图,画面层次分明,中心突出。画中群峰屏立,山势高耸,深谷寒柯间,古寺掩映,古木结林,板桥寒泉,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。笔墨浓重润泽,皴擦多于渲染,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。范宽作此画时,笔墨浓重润泽,层次分明,皴擦渲染并用。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杂树,以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。皴擦烘染时,注意留出坡石、山顶的空白,以强调雪意。此外还画出了林木浓密、枝桠锐利之感。
介 子 平 简 介
介子平 : 1964年生人,当代作家。出版有《青灯》《烟霏云敛》《少年文章》《消失的民艺》《褪色的记忆》《雕刻王家大院》《大韵书法》《风华丹青》《民国文事》《民国情事》《民国旧事》《苦酒微甘》《此间少年》《田园将芜》《画说山西古代壁画》《我是编辑》《晋九》等文集
石 云 简 介
石云,原名任建国,别署易简、枣庐,1964年生,山西太原人。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,硕士生导师,客座教授。先后师从董锦璋、梁归智、李元茂、金林观诸先生。著有《周鼎唐香清韵袅--古典文学赏会》《石云诗草》《石云诗书》《石云诗书合集》《江山行吟诗卷》等。其诗文散见于巜诗刊》《中华辞赋》《中华诗词》《草堂》《扬子江》《黄河》《诗潮》等刊。冯其庸评价曰“读石云先生诗,在晋唐之间。有古意而无今人俗笔,是为难得。夫诗者性灵之外宣也。身处俗世而出尘不染,举世几人能到?今予得此古音,实称大喜,真空谷之也。”有“月满耕山”“春风无限意,一夜到君旁”“一丸凉月照空山”等诗句名世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